在日本書法史上有著照耀光芒的《高野切》,它不僅是佳名之假名書法,更是把和歌美麗地“包裱起來”的造型藝術精華。
《高野切》是平安時代中期手寫《古今和歌集》的斷篇,作為假名書道的古典美本,長期來備受書法家愛戴。然而,它的魅力不只是書風之美,還有與和歌相符的“装裱美術”和“表現意象”之美,更加呈現其藝術性。
本文將隨《高野切》的書風與裏面的料紙装飾和意象之美,演繹日本微美意識之精髓。
何謂《高野切》?:讀與視覽之經驗
《高野切》是手寫《古今和歌集》的一部分斷篇,並被保存下來。其中不僅有假名美筆,更有用上美麗料紙與細膩装飾,似乎是“書法螢幕”般的美術作品。
這類古筆,是語言和造型美之融合體,讓歌不僅可讀,亦可視覽和感受,成為複合的藝術體驗。
何為装裱?:書的“包裱”文化
現代語装裱多指書籍的套設與展示設計,然而在日本,從古以來就對“如何包裱書”與“如何美美揭示”特別重視。
尤其像高野切這樣記錄和歌的書法,不僅是記載語言,更需用視覚表達季節感、情感、詩情,並选用美麗料紙與多元装飾技法。
高野切中料紙装飾之美
金銀泥光彩
高野切的斷篇中,繁用金、銀粉來描繪天空、花朵、霧霧的紋樣,非僅炫麗,而是用來視覚化和歌的季節、心境。
金泥會根據光線角度閃耘,形成詩意引擎在紙上廣播開來的效果。
飛雲、霧引紋模
用油墨或色料染潤,形成霧霧般效果,用於表現空間的深度和遷移。與高野切中流紅的假名結合,有如時間和記憶沉欄在紙上的效果。
唐紙和唐樣紋模
高野切料紙中也有採用印模的唐紙技術,用纖細的圖案堆疊增加紙面底藏,使文字如“漂泊而出”般配置,亦產生視覽和触覺的複合體驗。
書法與装裱一體:空間藝術化的古筆
高野切不只是“書筆”的行為,更是“將和歌配置於舞台”的藝術形態。
例如,紙面上一首和歌的領空,筆線的激度,行間的快慢,以自料紙的地紋和配色,都與和歌內容互相呼應。
這意味着,書家不僅書筆,亦要擁有“構成”與“展示”的觀念,作為總編設計師來實現結合表現。
現代裏之装裱精神
高野切中表現的装裱美術,今也繼續影響書籍、文具、展覽會相關類別設計。
4例如,使用和紙的藝術書、用金泥風印刷技術的詩集装裱,都是《高野切》“包裱語言”美意的現代繼承。
結論:《高野切》是超越書筆世界的總合藝術
《高野切》不只是書道作品,更是用美美紙料、完美領空、流紅筆線把和歌結合成一體的術術,是書與装裱統一的文化表現。
現代書法中,不僅要追求筆線美麗,也要重視“写何、写於何”、“如何呈現”等装裱視點,以讓書世界更加深遠。
《高野切》中装裱的美,向我們傳達如此信息:
“書,就是一場為供送語言所設計的舞台。”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