挂物在茶室中的作用
挂物是用布或纸装裱的东方绘画或书法作品,通常也称为挂轴。在茶道或茶之道具中被称为挂物,是表达茶道中禅的思想和款待之心的重要工具之一,在茶室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。根据江户时代的著作《南方录》,挂物是茶会中所有道具中最能体现主人款待之心的物品。挂物在茶室中不仅仅是装饰品,它被定位为表达茶会氛围和主人心意的象征。
挂物的历史背景与发展
在室町时代,茶会通常在宽敞的书院内举行,使用唐物的绘画或对幅。然而,随着侘茶的兴起,小间茶室的茶会逐渐受到重视,这也导致了挂物的大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。由于小间茶室的壁龛比书院更窄,不适合悬挂对幅,因此人们开始挂对幅中的一幅,或是使用字数较少的墨迹。通过选择不同的挂物,可以表达茶室的氛围和意境,同时反映禅的精神和侘茶的美学意识。
书法挂物的起源
茶会的变迁可以通过茶会记追溯。茶会记是由主持茶会的主人或参与者记录的备忘录,是传承茶道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资料。茶会记不仅记录了茶会的时间和地点,还详细记载了所用道具、菜单和参与者姓名等信息,提供了对茶道世界的洞见。通过茶会记的记录,可以了解到当时悬挂的挂物类型。
最早的墨迹挂物记录出现在1537年京都十四屋宗伍的茶会中。十四屋宗伍是茶人村田珠光的弟子,他悬挂的是中国禅僧北礀居简的墨迹。从此以后,墨迹作为茶室的挂物开始流行,并频繁出现在各类茶会记中。
虚堂智愚的墨迹《破破虚堂》
在墨迹中,与茶道渊源深厚的大德寺对中国禅僧虚堂智愚的墨迹尤为尊崇。虚堂智愚是直接指导宗峰妙超的南浦绍明的师父,是最接近大德寺的中国禅僧。
虚堂智愚的墨迹《法语》多次出现在桃山时代的茶会记中,如今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,被誉为国宝。
俗称“破破虚堂”,这个名字来源于该墨迹曾被刀破坏的故事。桃山时代的大商人曾拥有此墨迹,江户时代中期,商人的店员因骚动闭门不出,用刀破坏了藏中的墨迹。
“破破虚堂”的装裱在江户时代曾被更换,但旧的装裱仍然保存。旧装裱以棕色为基调,呈现出较为稳重的风格,而现今的装裱则以介于蓝色与绿色之间的深色调为主,显得稍显华丽。
一行书、和歌与书状的演变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不仅是中国禅僧的墨迹,日本禅僧的书法也开始挂在茶室中。由于当时茶室光线较暗,书法挂物常以大字一行书或简短的文字为主,便于观者理解,传达出主人的款待之心。
茶会记显示,在江户时代,一行书逐渐被频繁使用。在桃山时代,墨迹大多为长文,茶会记对墨迹内容的描述较少,可能更注重书法作者的身份而非内容。
随着书法挂物的普及,日本的和歌也开始作为茶会挂物出现。最早的和歌挂物出自藤原定家的《小仓色纸》,由千利休的连歌师竹野绍鸥所挂。定家的歌论与茶道精神相通,因此其作品《小仓色纸》被选为茶会挂物。
此后,书状也开始作为茶会的挂物使用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们也成为深化茶会内容的工具,常被用于寄付(茶室前的准备房间),暗示茶会的主题。
现代挂物的选择与意义
在现代,茶具的搭配经常是围绕挂物进行的。通过协调不同材质与形式的道具,形成独特的美学,是日本独有的传承。挂物书法或墨迹的内容能够更深刻地传达茶席氛围与主人心意,进一步提升茶道的魅力。
Comments